海诗网 司马迁受刑著史记(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

司马迁受刑著史记(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史学家,他所留下来的著作堪称是历史当中的一座伟大丰碑,他身上刚正不阿、满身正气的精神影响了无数的有志之士。而他所撰写的作品《史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这本巨作的背后,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史学家,他所留下来的著作堪称是历史当中的一座伟大丰碑,他身上刚正不阿、满身正气的精神影响了无数的有志之士。而他所撰写的作品《史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这本巨作的背后,还隐含着很多深层次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司马迁一生的坎坷经历

  1、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

  司马迁能够在文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其实和他的出身以及成长环境有着很深的关系。他的父亲乃至整个家族都对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司马迁自小就开始受到文学的熏陶了。

  从幼年开始,司马迁就受到了来自父亲的严格教育,父亲要求他每天习字读书,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番教导,小时候就表现出了不比寻常的智慧。毫无疑问,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他所受到的教育是顶级的。根据史书记载,十岁的司马迁就可以熟读并且背诵大量古文。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在优秀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天才。

  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的父亲到京城担任官职,他则留在了家中边认真学习边帮助家里做农活,这样的生活他过得安逸自由,因为他可以欢乐的在自己喜欢的知识中遨游,不断的学习知识。幼年受到了来自家庭的良好教育,少年时认真读书,这让年轻轻轻的司马迁小有名气。

  父亲进京之后没多久,他也来到了京城帮助父亲做一些工作,哪怕只是资料整理,认真的司马迁也感受到了简单的快乐。但是,他和父亲一样,都是痛恨战乱的人。他们都对焚书坑儒导致的历史事件传承不完整的事情愤懑不平。然而父亲上了年纪,面对这样的现象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刚刚年满20岁的司马迁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只身前往祖国各地,为的就是更好的探寻并且记录下每个地方所流传的历史时事件资料。一路走来,他走过大禹治水留下的洞穴,看过越王勾践的历史遗迹,也到过屈原投江的汨罗江,甚至还去过孔子的故居。

  这样一走就是三年的时间,也是这样亲自探寻的经历,他掌握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资料和事迹,也发现了现存史册记载出现的很多漏洞。回到父亲身边后,他一边继续帮助父亲,一边和父亲探讨自己一路走来所掌握的资料。

  其实早在司马迁出游开始,父亲就已经开始着手《史记》的撰写内容了。所以在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就嘱托儿子一定要将这本书完成,继承家族和父亲著书立传的传统。司马迁自然知道父亲心中最大的遗憾就是这本著作尚未完成,所以他毅然决然的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心要将《史记》进行到底。

  2、司马迁受到惨烈的宫刑

  大家除了对司马迁的知名著作有所了解以外,应该也知道他在写作期间受到了惨烈的宫刑。说起司马迁饱受宫刑的原因,其实主要在于一个叫李陵的人。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也是一个知名的文学家,显赫的家世自然不用多加赘述。据史书记载,他年轻时就文书双全,披荆斩棘,得到了当时皇帝汉武帝的认同,评价他很有父亲身上具有的大家风范,所以,在面临匈奴危机的时候,李陵也被任命随军出征。

  来势汹汹的李凌主动要求要带兵进入匈奴腹地,一举击破地方阵营。但是自信吗满满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被来自匈奴的几万步兵重重包围,虽然一直努力抗争,但是敌人的数量是他们的几倍,最后还是失败了,无奈只能向敌人投降。这让汉武帝龙颜大怒,要知道他可是没怎么打过败仗的啊。

  所有人都以为皇帝是因为战败才生气,但是真正让他生气的在于他认为李凌不应该屈服去敌人,哪怕是战死沙场,也不应该成为敌人的俘虏。整个朝廷看到皇帝这么生气,怕牵涉到自己,都开始用各种不中听的话骂李凌,说李凌的不是。但是刚正不阿的司马迁怎么会允许这样的场面发生?

  司马迁努力的为李凌抗争,他认为这件事情的主要责任不在李凌身上,向匈奴投降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汉武帝更加生气,一怒之下下令直接将司马迁赶入大牢,还给了他一个大不敬的罪名。

  彼时的司马迁还没有完成《史记》的创作,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他只能选择宫刑,绝了自己的后代。在这之后,司马迁真正的孤独开始了。宫刑是割掉男性生殖器的刑罚,虽不致死,却让人蒙受极大的耻辱,在士大夫的眼中,被认为是极为可耻的事情。

  被处以这样的刑罚,对他而言是用一生的代价换来了活下去的机会,而他活着和死去也没有什么不同了,坐在家中,常有恍恍忽忽失落了什么东西的感觉,偶尔出门,到了门外,竟想不起要到哪里去。每逢想到受宫刑的耻辱,又愁又恨,总是要出一身冷汗。人生的意义只剩下替父亲、替自己、替时代完成《史记》的撰写。

  二、《史记》诞生的艰难

  1、司马迁面对时代的无奈

  不置可否,汉武帝是历史长河一个比较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对司马迁采取这样的酷刑,导致其撰文之路变得异常艰难呢?这其实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

  司马迁当时的官职是太史,这样的地位在那个背景下真的太特殊了。其实,早在夏朝就出现了这一职位,到了汉朝,这个官职主要负责天文、立法、撰写历史等等工作,极高的地位甚至和一国宰相相差无几。但是和丞相的区别在于,太史的官职是通过世袭而来,和皇帝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和皇权没什么关系的世袭制度,才能够有效保障史官的公正性。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史官的地位变得极其尴尬,看起来是一种和皇帝没什么关系的职位,却和丞相的地位差不多,重点的是它的存在已经没有了实际价值。所以,对于汉武帝而言,这个官职形容虚设。

  摆脱制约皇权的史官职位,对当时的汉武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当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制裁司马迁的时候,李陵事件出现了。所以这件事情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皇帝本身就对史官看不顺眼。既然这个职位是世袭制的,那就干脆断了司马迁的后代。

  所以在司马迁的事件之后,皇帝和史官的对抗,终究还是皇帝赢了。史官就变成了毫无感情的写书机器,没有实际地位可言。最终,这种史官世袭制被彻底打破。所以这样看来,司马迁说白了其实只是皇权和史官世袭制度相抗衡的工具而已,在那个时代之下,他除了屈服别无他法。

  2、司马迁女儿拯救《史记》

  受到父亲的影响,司马英自幼熟读诗书,深通事理,擅长诗文。虽然是一个女人,但是她做事果断干脆,颇有男子身上的大将之风。

  在李陵事件发生后,司马迁被捕入狱。司马英发现事情不对劲,就立刻决定,让母亲离开避免。而自己则是带着父亲遗留的《史记》初稿前往未婚夫杨家躲避。为了保证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司马英决定把东西藏到未婚夫杨敞老家华阴。也正是司马英的果断决策,才让《史记》有了保存下来的机会,并且名垂千古。

  更让人震惊的是,司马英不仅保护好了父亲呕心沥血的著作,她还参与了汉朝皇帝废立这一历史事件。在这场决定了一朝命运的重大事件中,她不仅替丈夫出谋划策想出好办法,还直接登上场面,参与了最终的决策。

  几千年来,司马迁一直受到世人赞扬,殊不知,他的女儿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典型代表,实属一代女德的典范。而《史记》能够流传至今,和司马英果断的性格也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

  结语:

  司马迁历史长河中有名的史学家,他留下来的史学巨著是用自己一生的奉献得来的。一部史学巨著的诞生,包括了司马家族三代人的心血,不仅向后人展示了社会变迁,还给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虽然他一生坎坷,受到来自精神和身体双重的屈辱,但是他却始终保持本心,刚正不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世人的尊敬和崇尚。无论是在历史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司马迁留下来的东西都是史无前例的,他高尚的品格也值得后人永远学习。

  参考文献:

  《汉文学史纲要》

  《韩城市志》

  《物斋有学集》

  《文史通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海诗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llse.com/n/10032.html

真空玉米用微波炉加热要加水吗(真空玉米用微波炉加热会爆炸吗)

中古包买了会不会不好(中古包买了还可以再转手吗)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5870154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