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诗网 头条热点 “白泥蚂”大举入侵青岛海域(白泥蚁入侵青岛)

“白泥蚂”大举入侵青岛海域(白泥蚁入侵青岛)

“白泥蚂”大举入侵青岛海域,白泥蚂”学名为经氏壳蛞蝓,为壳蛞蝓科壳蛞蝓属动物,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其生长速度较快,腹腔内牙齿发达,能够捕食蛤蜊、牡蛎等养殖贝类。

“白泥蚂”大举入侵青岛海域

“白泥蚂”大举入侵青岛海域

7月6日,青島膠州營海碼頭漁民胡大山在自家養殖區裏捕撈出1200多斤海星、“白泥螞”等敵害生物。他家5000多畝蛤蜊苗被這些敵害生物吞噬掉三分之二,這意味著數百萬元的損失。

青島海域的“海星之患”,最早引發關注是在2006年。當時,青島僅膠南地區因海星災害導致的鮑魚養殖損失就達到4000余萬元。去年,青島膠州灣海域牡蠣、蛤仔底播海區再次暴發海星,平均密度達到50個/平方米。此次,與海星一同出現的,還有一種被稱為“白泥螞”的軟體動物。

據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消息,因對貝類養殖生産造成危害,青島市決定暫時在一定區域允許養殖戶採用地籠網、底拖網對海星和“白泥螞”進行全面清理。

“白泥螞”成規模出現,這在青島是首次,而對於這個新對手,人類還知之甚少。

“白泥螞”和海星同時出現

43歲的胡大山自小在膠州灣長大,從事海洋水産養殖已經15年,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那麼多“白泥螞”。“它們就像‘軍團’一樣,密密麻麻衝進養殖區,將成片的蛤蜊苗吞掉。”

胡大山説,潛水員5月底發現,養殖區裏已經出現了海星,還有少許“白泥螞”,但因為當時數量較少,大家並沒過多在意。一個月後,養殖區5000余畝蛤蜊苗遭受滅頂之災。

“白泥螞”學名為經氏殼蛞蝓,為殼蛞蝓科殼蛞蝓屬動物,分佈于渤海、黃海、東海等海域,一般體長在40-42mm左右。其生長速度較快,腹腔內牙齒發達,能夠捕食蛤蜊、牡蠣等養殖貝類,長相酷似蝸牛,外邊有一層薄殼。

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成林表示,比起不起眼的“白泥螞”,海星已經在北方海域氾濫了十餘年,人們把這樣的敵害生物稱為“海底蝗蟲”。作為一種兇猛的肉食動物,海星主要掠食鮑魚、蛤蜊、扇貝、貽貝等經濟貝類,有時也攝食蠕蟲類、海鞘以及海膽等其他棘皮動物。

一些青島漁民告訴記者,“白泥螞”一直都有,但很少,因此不會引起人們的恐慌,“不像海星那麼恐怖,海星會緊緊趴在蛤蜊上,能把蛤蜊悶死。”

據了解,海星進食時,首先用腕和管足抓住食物,將胃從口中翻出包住食物,然後分泌各種消化酶消化食物,因此,海星對貝類養殖的危害很大。相關數據顯示,一個剛滿月的小海星,6天內能吃掉50多個小海螂,一個成年海星1天內可以攝食5-6個海蛤。

“白泥蚂”大举入侵青岛海域

相比之下,人們對於“白泥螞”知之甚少。截至2022年7月8日,以“白泥螞”“經氏殼蛞蝓”為篇名的知網學術論文為零篇。據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消息,目前可以確定,海星和“白泥螞”都能夠捕食蛤蜊等,是養殖貝類的敵害生物。但“白泥螞”為何會成規模出現在膠州灣、它們從哪來、是否與海星存在捕食等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白泥螞”不能吃,青島允許暫時使用地籠網

今年62歲的鄭海清是膠州營海碼頭一家漁業合作社的社長,他告訴記者,這次青島市在禁漁期間暫時放開地籠網和底拖網的使用限制,以快速解決海星、“白泥螞”氾濫的問題。“當然,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是中國黃渤海區伏季休漁期,休漁期內禁止非法捕撈行為,而“地籠網”更是國家明令禁止的工具,其他被禁止使用的還有電脈衝、帆張網、多層囊網拖網等。漁民在禁漁期、禁漁區使用禁用工具或方法捕撈的,情節嚴重的,涉嫌構成非法捕撈水産品罪。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請示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決定自7月1日起,在膠州灣劃定區域,允許養殖戶採用地籠網和底拖網的作業方式,對海星和經氏殼蛞蝓進行全面清理。其中,底拖網放開時間為7月1日至20日,地籠網放開時間為7月1日至31日,且底拖網作業船隻限定為養殖漁船,地籠網在處置工作結束後統一收繳銷毀。

7月3日上午9點,胡大山站在一艘不足12米長的漁船上,舉起手機錄了一段視頻:一名船員正在用底拖網捕撈海星等敵害生物,甲板上的海星堆了厚厚一層。胡大山説,大量且大個的海星密集分佈在貝類養殖區海底,只有使用拖網才能最有效地捕撈,而地籠網的作用相對有限,“我們養殖區總面積是1萬來畝,照這樣的打撈速度,再過十多天就差不多打撈完了。”

在膠州灣紅石崖海域貝類養殖區,海星佔據絕對數量。但當地漁民對“白泥螞”更厭惡,因為相比海星的可食用性,“白泥螞”不能吃也不能賣,只能將它們拉上網後放在太陽底下暴曬,讓它們脫水死亡。

據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相關專家介紹,“泥螞”就是泥螺,是可以食用的,但是這種在海底專吃蛤蜊苗的不能食用。它們能夠分泌一種黏液,密集的黏液分佈在海底,可以造成貝類大面積缺氧死亡,也會引起人體過敏。

鄭海清告訴記者,青島人將“泥螺”叫為“泥螞”,能吃的泥螺被當地人稱為“黑泥螞”,而這種“白泥螞”沒有任何價值,讓人一看就皺眉頭。“即便海星可以吃,也只能吃它的生殖腺,而且海星收購價比較便宜,需求少,撈上來賣也遠遠不能彌補養殖區損失。”

青島市餐飲業從業者于女士曾經營過漁業合作社,在她看來,靠“吃”解決海星成災是不科學的,因為海星只有長大後才能用作食品,利潤率較蛤蜊低不少,而且幼體海星就已經有相當大的破壞力,足可以吞食掉養殖區裏其他貝類生物。

關於“海底蝗蟲”,還有許多疑團待解

記者發現,目前國內對於海星、“白泥螞”等敵害生物的研究仍不足。

在知網平臺上,關於防治海星的學術文章不足5篇。李成林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國內關於海星生長、發育等繁殖生物學方向的研究報道很少,其危害也沒有引起學者及漁民的高度重視,“一旦量變積累成質變,就會有災害發生,而且代價巨大。”

而對於“白泥螞”為何忽然大規模出現、為何今年和海星同步“亮相”,目前科學界也沒有確切的答案。

業界人士認為,要徹底解決膠州灣敵害生物暴發問題,需要系統地進行調查研究,搞清楚敵害生物的生活史、適宜生境、遷移習性等,從環境、資源組成、生態系統方面多維度解析其發生過程,制定必要的防除和預警機制,保持生態系統平衡。

有一種説法認為,海星增多,主要是由於當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使其存活率提高。另外,海星的繁殖力強,每只海星大概能産出250萬個卵,且成年海星沒有什麼天敵,所以很容易就氾濫了。

李成林告訴記者,海星、經氏殼蛞蝓的增多,有海洋生態環境變化的因素,比如海域水質的營養鹽、pH值、水溫等水文因子的變化,會影響這些物種的生長繁殖速度。同時,貝類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喜食貝類的生物大面積暴發提供了物質基礎。此外,一些人為活動也可能使天敵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銳減,為海星、經氏殼蛞蝓等的存活率迅速提高提供可能。

“海星除了熱衷吃貝類動物,其實也吃軟體動物。有資料顯示,海星幾乎能捕食所有找到的動物。但它好像不吃‘白泥螞’,還和‘白泥螞’幾乎同時出現,它們有著怎樣的關係,這還需要探索。”李成林説。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泥蚂”大举入侵青岛海域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海诗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llse.com/n/132088.html
      

五险是哪五种保险-五险是哪五种保险的一五险

一季度业绩排行榜来了!“三桶油”霸榜 中国移动盈利力压茅台 44家公司净利增超10倍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5870154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