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百科, 大家好,本网在此回答以下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安史之乱的百科全书和安史之乱。今天就来看看吧!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将军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场战争。是与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曾在襄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陆(今辽宁锦州以西)等地担任我们的使臣,为人狡诈,善于逢迎,因要求做杨贵妃的养子而深得玄宗的宠爱和信任。安禄山是权力最大的军阀,事业蒸蒸日上。
他表面上经常去首都长安,对朝廷表示极大的敬意,背后却在暗中积蓄力量,招兵买马;利用民族矛盾,搞分裂活动。经过大约10年的准备,安禄山勾结史思明部,
他以讨伐杨为名,率领15万大军南下讨伐唐朝。
叛军经过的郡县,没有人敢拒绝。士卒登城,听到敌人的鼓声,会吓得倒在城下。756年6月,潼关失陷,玄宗逃往成都。到了马迹坡,军士兵变,杀了杨。玄宗被迫杀了杨贵妃,立即前往成都。太子恒力跑到灵武,
同年七月即位,即肃宗,改国号为至德。
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叛乱,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唐朝一些将领的抵抗下,终于在762年被平定。但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北方经济受到重创。“洛阳四周百郡,皆是丘遗址”,“尤、郑等州,
与房子相比,人们知道纸就是衣服。“出现了千里萧条,人口破碎的悲惨景象。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扩展数据
主角:安禄山。
安禄山原是颍州混血胡,父亲是粟特人,母亲阿什德是突厥女巫。因为他的母亲认为是战神(光明之神),贾亚山在听到她的祈祷后才生下了这个儿子,于是给他取名“鲁山”(贾亚山的中文译名)。
后来阿什杜德又改嫁突厥大将安严,安禄山也效仿。安禄山聪明,身材魁梧,白白胖胖,会说六国语言,做过商人(在突厥和唐人的贸易中担任翻译和中介)。
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在东北边境与Xi、契丹作战时,因轻敌失败,被依法斩首。
就在刑场要行刑的时候,安禄山大叫:“大夫们不是要灭Xi灭契丹吗?为什么要杀一个壮汉!”张首晟可怜他是个勇敢的将军,不忍杀他,就把他带到京城,请朝廷做决定。
李隆基,唐玄宗,看到安禄山是一个大人物,他会说六种语言,所以他可怜他的才华,想避免他的死亡。宰相张九龄上书反对:“军法不可动摇,安禄山被杀有罪。而且,这个人的长相是反的。不杀他,就是后患。”玄宗不同意,
他说:“如果大清按照王彦看石勒的方式来看这个人,他会受委屈的。”
最终在玄宗的庇护下,安禄山得以赦免。自此之后,安禄山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安禄山身体肥胖,据说体重超过了300斤,他外表很是憨厚,颇会逢迎拍马,很快就取得了玄宗的宠信。
玄宗见他肥胖,曾调侃他道:“你这肚子里都是什么东西啊,竟然如此之大?”安禄山趁机献媚道:“臣这肚子里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颗对陛下的忠心。”玄宗听了大为高兴。
有一次,安禄山见了太子李亨,竟然拱手而不行礼。左右人劝他施礼,他却装傻充愣道:“臣是胡人,不知礼仪,不晓得太子是什么官职。”玄宗道:“太子乃是储君,朕百年之后当由他代朕为君。”
安禄山立马装出大吃一惊的样子,惊讶地答道:“臣太愚蠢了,以前只知道有陛下一人,不知道还有太子。”
玄宗见安禄山对自己如此忠心,于是对他更加宠爱,加封其为东平郡王,不但为他在京城修建了极尽奢华的豪宅,而且每有珍馐美味都要赏赐给他,
连玄宗最宠爱的贵妃杨玉环最后都认安禄山做了“干儿子”——虽然安禄山比杨贵妃还大16岁。
在玄宗的宠信提拔下,到了天宝十载(751年),安禄山已经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在手握重兵的众节度使中,以防御东北的安禄山势力最大,统兵马18万,占到天下兵马的三分之一。
安禄山手握重兵,又见内地空虚,老皇帝醉心歌舞美色,不理政事,于是反心渐露。但他还稍有些“良心”,念玄宗待他不薄,想等年事已高的玄宗死后再起兵。然而宰相杨国忠加快了安禄山造反的进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
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唐朝节度使的设立使地方的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地方的军事,经济实力逐步凌驾于中央之上。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声势浩大,攻下了长安洛两大重镇。后唐朝开始整理军队,与回鹘合兵,反攻安,史部队。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
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是节度使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的影响
社会混乱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旧唐书郭子仪传》 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
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边疆不稳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
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数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战争)
安史之乱简介(背景、内容及影响)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扩展资料:
背景: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
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内容:
1、藩镇崛起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疆域
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
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
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 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2、外重内轻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
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
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
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
从贞观年间开始,任用将领里的蕃将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都是因为忠诚效力而获得提拔,但是仍然不能当上将,皆由大臣控制,所以上面还有余权可以节制下属。先天、开元年间,
大臣中如薛讷、郭元振、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李适之等人,都是从节度使而升为宰相的。
李林甫担心儒臣因筹划方略而得战功,又得高位,因而想杜绝这一条升官接近皇帝的路,好巩固自己的权势,于是劝说唐玄宗:“以陛下的雄才大略,国家富强,而夷狄还有没被剿灭的原因,都是因为文官为将,
他们不敢冒矢石身先士卒。
不如任用蕃将,他们生的雄健,哺养在马背上,成长在行阵中,天性骁勇。如果陛下能感化他们而任用之,他们定能效死,夷狄就不愁不能剿灭了。”唐玄宗同意他的说法,因而让安思顺代替李林甫统领节度,
提拔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专为大将。
林甫看中了这些人都不是汉人,没有入朝当宰相的资格,因此之故安禄山能专控三个道的精锐部队,十四年不迁动。唐玄宗信任李林甫的策略,不怀疑。
3、玄宗怠政
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逐渐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安禄山为自保和升官拜杨贵妃为母亲。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
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
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
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4、将相不和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大军,其中精锐唐朝正规军已达到15万,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
意图以讨之名举兵叛唐。
影响:
一、社会混乱;
二、藩镇割据;
三、剥削加重;
四、边疆不稳;
五、经济重心南移;
六、西域得失;
七、佛教复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地点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
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都震惊。
河北都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内的,叛军所经过的州县,都望风瓦解。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后来洛阳沦陷,但天险潼关却因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军久攻不下,甚至迫使敌军有了回撤的打算。
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已经利令智昏,不复年轻时代的英明果决。高仙芝和封长清采取固守的正确作战方法,使得远道而来的敌军想速战速决的计划不能得逞,而且潼关作为长安的屏障,
也有力的护卫了长安;可是一些奸邪小人却在李隆基面前说高仙芝和封长清的坏话,诋毁他们与安史叛军相勾结,所以迟迟没有与叛军正面交战,李隆基不经过仔细调查,竟然将二人斩首示众,
致使朝廷失去了两员经验丰富、作战勇敢的将领。
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
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魏方进被一并杀死。
国忠妻裴柔同及儿子杨晞、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在陈仓被县令薛景仙杀死。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
扩展资料
由于安史之乱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
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唐宪宗元和年间,由于政令不及,
税收只能征自东南八道(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
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如田承嗣在魏博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物力为之损屈”,等等。
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叛乱,代宗一朝,全国各地叛乱四起,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发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浙东袁晁之乱,同年的浙西方清之乱,以及同期的苏常一带的张度之乱,
舒州杨昭之乱,永泰年间(公元765年)邠州之乱等等。这些叛乱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战争)
什么叫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
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由三代皇帝平定,
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唐朝再无中兴之日,变得平庸。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司马光《资治通鉴》 :“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关于安史之乱百科和安史之乱的安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安史之乱百科,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安史之乱百科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