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氢能产业热度高涨,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多家上市公司入局。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由于目前氢能产业尚处于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布局氢能产业的多家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被誉为“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688339.SH、2402.HK)近日发布公告称,其上半年预计亏损较去年同期扩大30%。此外,行业内多家公司目前也均处于亏损状态。
“主要系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减少约40%所致。”亿华通方面表示,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集团经营业绩具有一定波动性,营业收入通常集中于下半年;政府首次推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及相关支持政策的正面作用,推动了集团去年同期的燃料电池系统销售的增加。
持续亏损
亿华通是一家主营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商用车型。
据了解,亿华通目前已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批量生产,并与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车辆已先后在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淄博等地上线运营。
不过,自2020年上市以来,亿华通出现了持续亏损。
数据显示,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亿华通实现营收分别为5.72亿元、6.29亿元、7.38亿元和0.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17%和-5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3亿元、-1.62亿元、-1.66亿元和-0.39亿元。
以2022年为例,亿华通在当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当期1.66亿元的亏损主要是因为燃料电池行业现阶段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持续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在市场拓展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对部分已不能满足客户市场需求或适配在售产品的存货及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损失。
如今,亿华通延续亏损状况。8月14日,亿华通发布公告称,据初步评估,其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亏损较去年同期(-6000万元)增加30%,即亏损约7800万元。“该变动主要是由于报告期的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约40%。”
亿华通在该公告中表示,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集团经营业绩具有一定波动,营业收入通常集中于下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多家公司也均处于亏损状态。
近3年以来,主营氢能装备的厚普股份(300471.SZ)仅在2021年实现0.11亿元的盈利,其余财年均为亏损;另外,正在筹备上市的捷氢科技和已终止上市的国富氢能,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和-0.66亿元。
“虽然公司今年一季度是亏损的,也肯定希望能尽快实现盈利。公司一直以来都看好氢能行业,只是公司仅是一家设备提供商,具体情况需要看上游的站点规划和下游汽车领域的应用情况等。”厚普股份方面人士向记者表示。
尚存不确定性
随着氢能产业政策愈加密集,技术路径愈加清晰,行业方向愈加明确,除专注于氢能的企业外,中国石化、东华能源、嘉化能源等能源公司及部分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内生发展、外延并购等方式布局氢能,参与全产业链各环节。
在国家政策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诸多企业在氢能产业链内加快布局,并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亿华通方面表示,头部整车企业不断加快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部分传统发动机或电机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及战略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不断推进和国际领先燃料电池企业的合作,一些新兴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厂商则不断在研发、市场和产业链合作等方面发力。“如果公司在未来不能及时响应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变化,将面临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丧失市场份额及产品售价下降的风险。”
厚普股份在2013年就已开展氢能业务,该公司表示,虽然目前在氢能加注装备领域具备一定技术储备并已取得一定销售业绩,但氢能及燃料电池应用目前在国内尚处于产业化前期,批量化、规模化产出仍有一个过程,行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此外,上述多家氢能领域公司均在报表中提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以亿华通和厚普股份为例,截至2022年年末,两者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1.14亿元和2.41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151%和34%,占当期末总资产的29%和10%。
厚普股份就此表示,公司主营的天然气车用/船用及氢能加注装备产品交付及验收周期较长,虽然大部分为信用较好的大型客户,但若宏观经济环境、客户资金状况等发生急剧变化,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或发生坏账,则可能使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与运营效率降低,存在流动性风险或坏账风险。公司已采取多种措施,缩短回款周期,减少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控制坏账风险。
“由于整车厂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实际回款周期普遍在1~2年甚至更长。公司的收款进度普遍取决于客户自身的资金状况,如果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恶化,或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资金环境无法根本改善,可能导致公司存在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甚至损失的风险。”亿华通表示。
产业前景可期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清洁低碳、可储可运、灵活高效的特点和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化工、运输、建筑、储能、发电等领域。
多家氢能公司均表示,为应对全球环境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通过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共识来应对全球环境危机,并在国家层面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氢能已成为全球共识。
受益于国家“双碳”减排目标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政策的落地实施,2022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超过3000辆,同比增长超过113%。
加氢站建设方面,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加氢站数量已达358座,较2021年增加64%,数量处于全球第一。从区域分布上看,目前我国加氢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较为领先的省市,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地。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市场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综合成本较高,但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奥会等赛事上的规模运用,全球‘双碳’目标背景及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释放,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动能。”亿华通表示。
亿华通方面指出,从应用场景看,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已由前期单一的公交领域商业化示范应用向公交、环卫、城市物流配送、冷链运输、渣土运输、大宗货物等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同时也在船舶、热电联供等新领域展开应用。
东方江峡产投总经理李航表示,截至今年5月,国际氢能上市公司已达183家,最近一年内Wind氢能指数(8841063.WI)上涨了近15%,国金证券燃料电池指数最近一年上涨约8%,跑赢沪深300指数2.76%的涨幅。从一级市场来看,氢能投融资也持续火热,2022年氢能产业股权融资事件超过30项,总金额超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