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两点、三点、四点做偏旁的字,总结起来就是两点是冰、三点是水、四点是火。然后就想到“熊”字和“燕”字,这两个字都是四点底,跟火又有什么关系呢?可能有人会说,“熊”字下面的四点,不就是它的四个爪子吗?其实不是的。熊,
昨天写了两点、三点、四点做偏旁的字,总结起来就是两点是冰、三点是水、四点是火。然后就想到“熊”字和“燕”字,这两个字都是四点底,跟火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能有人会说,“熊”字下面的四点,不就是它的四个爪子吗?
其实不是的。
熊,最早写做能。
能字象形,右边的两个“匕”就是熊爪。
因为熊身高力大,便用它来形容有能力、有才能的人。
传说大禹治水时,曾经化身一头力大无穷的巨熊,凿开大山,疏通河道,将淤积的洪水引入大海,这才消除了当地的水患。
“能”字作为能力、才能用得多了,就在下面加上火,另造出熊字,表示熊这种动物。
为什么加火呢?
一方面因为柴堆上跳起的火焰跟熊张牙舞爪的样子很像。人们不只给熊字加了火,还用熊熊来形容大火;
另一方面因为熊强壮有力,可以作为阳性、雄性的代表。《诗经》中有“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的句子,意思是怀孕时梦到熊罴就会生男孩;梦到虺蛇就会生女孩。
所以,熊的爪子是右上角的两个“匕”,下面的四点由火演变而来。
那“燕”字呢?它下面的四点也什么含义呢?
从“燕”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甲骨文象形,是一只尖嘴剪尾、展翅向上飞的鸟儿。小篆字形经过转化,燕子的头、嘴变成“廿”,身体变成“口”,翅膀变成被身体分开的“北”,尾巴则变成“火”。按着惯例,这个在底部的火,隶化时变成了“四点底”。
所以,“燕”字的“四点底”虽然来源于“火”,却与火没有关系,只是燕尾的象形而已。